首页
>政务动态>要闻动态

江苏率先发布可信数据空间“123+”项目库首批入选项目名单

信息来源:数据资源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处) 发布日期:2025-05-27 17:13 浏览次数:

近期,江苏可信数据空间“123+”项目库首批入选项目名单正式公布。这是继今年1月24日,江苏贯彻国家数据局《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率先出台《江苏省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发展工作方案》后,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标志着我省在构建高质量可信数据生态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经在全省范围开展项目征集与专家评审,确定首批40个项目入选江苏省可信数据空间“123+”项目库。此次入选的项目主要有四个方面特征。

一是紧扣国家战略,锚定建设重点。本次入选的40个项目包括企业可信数据空间9个、行业可信数据空间20个、城市可信数据空间7个、跨境可信数据空间4个,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为数据要素在更大范围流通利用提供了新的保障。例如,南京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围绕“韧性城市建设、城市精细化治理、产业科技创新、城市群联动”四个领域,构建“四横四纵”架构体系,着力打通南京市域及城市群的数据跨主体、跨行业、跨地域的规模化流通利用难点堵点,促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高效融合利用,助力南京市“4266”产业体系高质量转型。

二是聚焦关键领域,促进产业发展。入选项目紧密结合江苏产业特色与发展需求,以“1650”产业发展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为基础,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协同优化等十大重点领域,打造标杆项目,形成协同效应。在40个入选项目中,“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协同优化”领域各有6个项目,“打造优质产业集群”“智慧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领域各有7个项目,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绿色化转型各3个,累计32个。例如,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钢铁产业链协同可信数据空间,锚定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目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数据资源,推动钢铁行业的供应链协同创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链升级。

三是方案完整具体,突出场景创新。入选项目聚焦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共创三大核心能力构建,围绕技术系统设计、规则机制完善、生态主体共建、数据资源整合等内容,形成具体、完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项目聚焦打造多主体参与、多层次嵌套、多元化复用的典型应用场景,有效提升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乃至跨境数据流通与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构建可推广、可复制的数字化协同创新生态。例如,苏州国家实验室申报的新材料智能化研发可信数据空间项目聚焦高端结构材料、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重点方向,打通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间的连接通道,打造“计算+实验+数据+AI”一体化可信协同模式,打造“新材料联合模拟计算”“新材料分布式智能化试验数据处理”等7大核心业务场景,推动形成以数据驱动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与产业赋能闭环。

四是商业逻辑完整,确保可持续运营。项目围绕业务领域拓展、生态规模扩大、数据服务明确等要素,积极探索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兼备的商业模式,推动数据空间长期稳定发展。例如,江苏医保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以医保数据生态融通、数据赋能健康惠民等为战略方向,依托省医保数据赋能实验室,打造“贡献值+交易额”双维度评价体系,形成“平台订阅+按量计费+高阶定制服务”的多元化收入模式,预计两年内投资回报率可达20%以上。

此次首批40个项目入选江苏省可信数据空间“123+”项目库,为数据要素在全省千行百业流通利用注入了新的动能。下一步,省数据局将加强入选项目动态管理,定期评估项目进展和成效,择优培育、优胜劣汰,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鼓励更多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协同优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等重点领域深化探索,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共同推动我省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全国数据空间体系建设贡献“江苏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