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动态>媒体关注

【新华日报】江苏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跑出审批“加速度” 标注服务“新高度”

信息来源:综合处 发布日期:2022-08-29 08:58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一体有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见面审批”已成为江苏的一张亮丽名片,是“放管服”改革的一大突破;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坚持“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的理念,以一项项富有创新性、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带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喜人变化,带来经济韧性和发展动力的不断增强。在江苏企业群众心中,“放管服”这三个字可触可感可亲。

聚焦一个“实”字 政策直达市场主体

2020年“苏政50条”、2021年“苏政30条”、2022年“苏政40条”和“苏政办22条”,江苏近3年连续采取一系列助企纾困举措,帮助广大市场主体渡难关、稳发展、向前行。

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的帮扶,只有落到市场主体身上,才能取得真绩实效。为了助企纾困的政策措施能够直接惠及市场主体,省政务办牵头建成面向全省市场主体的“苏企通”服务平台。“苏企通”坚持政策发布要及时准确,按照“谁制定、谁归集、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在政策发布3个工作日内完成政策归集;搭建政策匹配模型,可以自动甄别市场主体,将各类优惠政策主动推送给适用企业,实现政策从发布到推送“秒触发”;打通政策兑现通道,发布包括服务对象、受理条件、网办地址、咨询方式等信息在内的申报指南,方便企业“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办结”,并发布“免申即享”政策,使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免予申报、直接享受;省市县三级贯通,业务流程统一、运行数据对接一致。据统计,“苏企通”已归集发布省市县三级的10257条优惠政策,推送政策1230条、3.7亿次,上线政策服务事项1109项、办理35万件。

除了全省一体化推动各项减税降费、稳定经济的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省内多地积极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政策服务。2020年,淮安市建立财政奖补集成服务平台,探索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将政策分为普惠政策、行业政策及其他类型3类,推动“政策找人”更精准更全面。具体而言,对于普惠政策,平台按照申报时点实行全量推送;对于行业政策,根据企业经营范围进行筛选和匹配,平台自动推送给相应企业;对于其他类型政策,平台通过服务对象在注册时自选的标签属性及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精准匹配、定向推送。两年来,平台累计上线23个市直部门、8个县区的260项财政奖补政策,推送普惠政策信息2436条、行业政策信息6148条、其他类型政策信息1726条。

南京市精心打造与“苏企通”对接的“宁企通”平台,制定政策标签11类155项,实现政策与市场主体高效匹配。为了提高“宁企通”平台的知名度,南京市政务办、财政局7月27日联合举办“惠企政策直达企业行”活动,向参会的40家企业作重点推介,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

紧盯一个“快”字 审批降门槛提速度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试验田”,我省坚持需求导向,先后将两批303项省级管理事项精准赋予自贸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的事情在片区内就能办,不仅使自贸试验区更好地发挥制度创新引领和改革发展高地作用,也为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借鉴。

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对53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推进改革,同时在自贸试验区加大改革试点力度,对69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难题。例如,在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后,提交材料由8件精简为1件,办理时间由7个工作日调整为当场受理并办结。

我省落实国务院要求,做好行政权力事项取消、下放工作,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简政放权基础上,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亮出“权力家底”并明确要求,不得出现扩大审批范围、增设许可条件、设置变相许可等行为。

审批要跑出“加速度”,不能停留在压减审批事项这个层面。我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全省“拿地即开工”项目超过600个。自土地出让挂牌结束到完成开工前各项审批的办证时间,普遍在5个工作日以内,加上土地挂牌出让的时间,项目前期办理由100个工作日左右缩短为平均35个工作日。南通市实行低风险项目简易管理,低风险项目审批事项精简至9个必办事项和4个可选事项,从立项至首次办理产权登记的审批时限控制在15个工作日。

“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经营涉及的多项行政许可事项整合到一张证上,让企业在一个窗口申办。南京市在便利店、医养结合等14个行业实行“一业一证”改革,“上多个网站、交多项申请”变为“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泰州市在25个行业进行“一业一证”改革试点,25个行业共压减材料160余件,精简率最高达67%,环节平均压减70%以上,时限平均压缩90%。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7月,省政务办、省发展改革委等6个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重大项目建设审批“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并在镇江市率先试点,实施一窗(一网)受理、分类集成、并联办理。镇江市开发重大产业项目服务调度平台,实现全市重大产业项目统一入库管理、审批线上留痕、数据实时分析,为全省推开重大项目建设审批线上办理探索经验。“要聚焦重大项目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生命的全周期,开设线上专窗,开辟线下专区,开通热线专席,服务好推动好重大项目落地落实。”省政务办主任徐光辉表示。

我省还在开发区推行区域评估,由政府对投资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评估事项进行统一评估,评估成果由区域内投资项目共享,变“单个项目评”为“区域整体评”,变“企业付费”为“政府买单”,变“申请后审批”为“申请前服务”。2019年以来,我省10个事项纳入区域评估。据不完全统计,从区域评估获益的企业或项目超过8300个,平均每个开发区超过52个。

追求一个“好”字 政务服务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好坏影响区域吸引力,政务服务优劣关系群众获得感。江苏政务服务网自2017年开通以来,已开出省市县三级161个综合服务旗舰店,已设立1311个镇级站点、20963个村级站点,触角延伸到镇村。“苏服办”APP已经上线3466个应用,江苏政务服务进驻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微信服务号等渠道,给企业群众办事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今,我省92.5%的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苏服办”自然人用户1.3亿,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4903.5万。

既要“网上办”“掌上办”,也要“就近办”“自助办”。省政务办与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密切合作,利用银行自助终端提供政务服务。省内五大银行上线网点数量达到4622个,已上线的240项服务涉及人社、民政、公安等行业部门20家,包括查询类110项、办理类44项、证照打印类86项。“要大力推进‘政银合作’,打造全领域、广覆盖、深层次、制度型‘15分钟政务圈’,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家门口办’。”省政务办副主任李晓雷表示。

江苏12345政务热线开通“热线百科”,省市县三级一体联动,标准深度统一、信息类型齐全、功能完整实用、施策评策有机衔接、服务全面友好。作为全国首部热线政务信息“大辞典”,“热线百科”已汇集2817家党政部门精心制作的2.54万对热点问答、3.08万条政务信息,供群众随时查询使用。江苏12345还上线“尚贤”人才服务热线,各领域人才如需要咨询人才政策、反映相关诉求等,可随时联系“尚贤”热线,获得全省1539名人才政策专员的服务。

我省全面开展“一件事”改革,以企业、群众办好“一件事”为目标,“打包式”提供审批服务。2021年,我省推进开办企业、企业注销、不动产登记等5个精品“一件事”和新生儿出生、就业登记、结婚等8个省定标准“一件事”;2022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审批、人才服务等13个高频“一件事”。“一件事”改革打破部门分工壁垒,建立系统联动、紧密协同的服务模式。“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不仅亮相各政务服务大厅,还进入助产医院、派出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等场所。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时限,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获得群众真心点赞。针对多头多环节申报、重复提交办理材料、施工重复开挖等问题,盐城市实施水电气网视联合报装“一件事”改革,使“水电气网视”的办理做到“一网流转、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同踏勘、一并接入”。常州市自2021年以来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多的120项证明事项,企业群众只要承诺即可办理,让人们告别“翻箱倒柜”找证明、“东奔西跑”开证明的窘况。

长三角地区,人相近、心相亲,跨域交流频繁。近年来,三省一市共同推进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138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办理”,广大群众在就业、交通、就医、养老、旅游等方面享有更多一体化便利。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市积极构建政务服务“朋友圈”,与临近的10个城市开展“跨省通办”服务,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运行的淮海经济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平台,推动人社、公安等部门专用终端提供全天候自助服务。

切中一个“准”字 监管高效无事不扰

放管结合、加强监管,是“放管服”改革题中应有之义。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相关实施意见,对全省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主要从建立“一张清单”、建优“一个平台”、建强“一支队伍”三个方面发力。今年,《江苏省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第一批)》实施。省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已汇聚监管数据4.83亿条,3127个部门实施了跨部门综合监管。

柔性监管,是省市场监管局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机制的一项探索。今年5月,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对全省402万户企业按不同信用风险等级确定检查对象、比例和频次,共抽取5.6万户企业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做到无事不扰。今年以来,宿迁市组织38个市级部门和各县区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在建筑、旅游、交通运输等20多个领域开展差异化联合监管。丹阳市文体广旅、公安、市场监管、住房城乡建设、消防救援等部门,聚焦新业态的综合监管,对该市17个“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开展联合检查。

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首创“审管执信”闭环管理体系,即构建审批、监管、执法全链动态管理,并将信用信息纳入闭环。苏州片区发布355项涉审业务全链条清单,杜绝审管脱节、推诿扯皮等现象。“审管执信”信息化交互平台,集业务办理、信息交互、闭环管理、数据赋能于一体,打通前道与中、后道信息壁垒,实现跨部门、跨层级信息有效共享、业务有机协同。该平台已汇聚省级下发的以监管事项、监管对象、信用评级为主的数据33万余条,向主管部门、功能区、街道精准推送行政许可办件和市场主体注册信息16万条,部门接收率和反馈率达99%以上。

监管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我省水利系统探索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省水利厅通过遥感监管等方式,对在建生产建设水土保持方案项目实现监管全覆盖;南通市创新开发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节约用水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图形化、档案数字化、抄表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提高监管效率;扬州市充分运用水土保持信息化手段,采用遥感卫星“天眼”高科技,实行“天地一体化”区域监管。

把握一个“新”字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疫情发生以来,“苏康码”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电子凭证不断优化升级,为医疗机构、景区等公共场所提供在线预约与核验,给全省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政府建设的“火车头”地位越发明显。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就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部署。

我省把握新趋势,去年发布《江苏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今年施行《江苏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出台《关于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省政务办正牵头打造数字政府“苏服办”总门户,推动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全面接入、同源发布、统一管理,做到“一入口、好办事、管全程”。我省还按照“省内常住居民一人一码、省内注册企业一企一码”的目标,打造“苏服码”,通过“苏服码”与各类数据的关联,给办事者“人码合一、无感认证、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新体验。

实践表明,属于数字政府建设范畴的改革举措,有力提升了政务服务便利度。无锡市按照“高频先行”的原则,逐一摸排8个市(县)区和49家政府部门单位的证照发放底数,建成全市统一电子证照库,发布445类电子证照目录清单和124类共享目录清单;按照省统一部署,建立电子印章平台,制作所需电子印章,实现证照自动盖章、在线验章和用章监测;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电子证照标准化发证、验证、更证和亮证接口,先后贯通24个综合平台,彻底激活沉淀的证照数据信息。无锡市108个事项实现“免证办”,51个事项实现“零材料办”,25个事项实现“智能秒办秒批”,2022年以来累计调用电子证照55.2万次。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两个免于提交”在无锡得到很好的落实。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传统“双套制”归档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情况得到重视。苏州工业园区既具备较高的全程网办水平,也有着较强的电子文件单套归档能力,被选为国家电子化文件单套归档试点。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在政务服务事项库源头管控,固化后续档案部门要求,实现电子文件自动归档,无需二次整理加工。“一网通办受理审批系统—电子文件统一管理平台—查询利用系统”的管理模式,对电子文件从形成、接收、归档到保存、查阅、移交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管控,首批试点涉及经济、规划、建设、能源、教育等10个条线近30项业务。例如,上线的商事登记档案查询系统,2021年以来提供有效商事登记档案查询及下载10万余次,企业自主打印档案页数超过1000万页,在利企的同时减少近200万元行政开支。苏州工业园区“一网通办”电子文件单套归档试点工作已通过国家验收。

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新篇章已经开启,我省蹄疾步稳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优化的营商环境与澎湃的数字动能碰撞出强大市场活力和发展红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