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动态>市县动态

改革赋能创新政务服务“天宁模式”

发布日期:2021-04-15 15:03 浏览次数: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一直是常州市天宁区的追求目标和改革方向。近年来,按照国家、省、市“放管服”改革新形势和企业群众新期盼,以改革为抓手,实施政务服务新发展战略,奋力打造营商环境新引擎,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新高度。

精准发力,简政放权

一是行政审批改革放到位。近年来,常州市天宁区始终坚持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确保该放的放、放到位,努力为改革清障,为企业松绑,为群众减负。以开展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为契机,下放19个行政权力事项和73个公共服务类事项至基层办理,全区1镇6街道为民服务中心95个窗口实现一窗通办。二是企业登记改革添活力。为提高集成服务的综合能力,将原有企业开办流程进行优化,升级改造“企业开办专区”,推行“综合窗口”一窗受理,融合企业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涉税事项办理、参保登记五大业务,针对开户客户提供免费公章刻制服务,实现企业开户零收费。推出全市首个企业开办大礼包,包含一张营业执照、一套公司印章、各类涉企扶持政策、银行融资政策汇编及业务三方联系卡。三是优化营商环境促发展。印发《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清单》等文件,明确4大领域29项攻坚任务和2020年149条改革举措,涉及16个牵头单位和43个责任单位。以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为切入点,统筹全区各领域、各部门、各专业改革任务,天宁区多项营商环境测评指标省、市靠前。

双轨推行,高效监管

天宁区依托相对集中许可改革,推行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双轨运行,建立优化行政审批与监管联动机制。首创智慧监管平台。以郑陆镇为试点,联通江苏政务服务网,构建基层审批、监管、执法协调联动的全链条体系,自主开发了“审批、监管、执法”全链条管理平台,根据基层实际工作实践和经验,建立简约、高效、便民、共建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区域治理响应及时化、分析研判可视化,智慧调度扁平化。规范“互联网+监管”流程。树立风险管理、信用管理、数据管理的理念,为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能力和质效,贯彻落实省、市监管工作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系统培训,持续提升监管行为覆盖率,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风险预警模型,形成风险预警线索推送、处置和反馈机制,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信用监管。为依法依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失信约束措施,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托常州市审管联动精准推送平台,积极推动数据融通,配合告知承诺制的推行,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风险程度和企业信用等级进行评估,设置企业“红名单”“黑名单”,根据信用等级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

优化服务,提升效能

一是坚持群众需求,推进政务便民服务。以一张12345投诉工单推行了全区范围的“个体工商户”一件事改革。2020年9月,投诉人称在办理个体工商户开办过程中手续非常繁琐,要多次往返于区政务服务中心与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之间,天宁区以打造“精准+精细”的集成服务新标杆为目标,通过“主动+联动”的跨层级、跨部门改革,梳理清单、再造流程,推动个体工商户开办一件事由多部门、多窗口的“分散式”开办模式向“一站式、一窗式”集成一件事服务,截止到目前,共有1000余家个体户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二是坚持贯通融合,提升政务服务效能。2020年底,在天宁区牵头下,天宁和钟楼两区探路先行先试,签订了《“一城通办”业务合作协议书》,开设线下“一城通办”专窗,线上旗舰店专栏,打破了地域、区域限制,实现了36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跨区通办。2021年初,天宁区作为全市唯一辖市区代表与苏州市姑苏区加强联动,设立“姑苏专窗”将市场、社保、档案、税务、民政、婚姻等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36项通办事项纳入专窗,制定相关工作流程,迈出了跨省跨市通办的“第一步”。三是坚持基层建设,延伸服务触角。深化政银战略合作关系,在服务企业群众过程中加强政银双方互通互融互赢,打造全市首个“15分钟便民服务圈”,在建行龙锦路720号及郑陆镇为民服务中心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汇集各类便民信息2416项,为群众自助查询社保、政务服务事项、金融业务办理提供全方位优质政银服务。有效弥补了办事窗口8小时以外和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的服务盲点。天宁区还以镇(街道)民生事项为基础,按照“成熟一批、落实一批”原则,公布并推行首批33个全区通办服务事项,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